民俗节日
文章来源:凤凰网作者:未知发布时间:2018-04-20 10:37:12
(春节期间的天津古文化街娘娘宫)
红学家、历史学家周汝昌先生曾提到:“天津有两个母亲,一个是母亲河,就是海河;一个是母亲神,就是天后娘娘。”现在天津人依然热衷于去天后宫拜天后娘娘,每年春节前后,位于古文化街的天后宫都是天津最热闹的地方。
天后娘娘即妈祖,原型林默娘,福建莆田人,生于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北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羽化升天。
史书记载,林默娘生下来时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一点哭声也没有,所以父母给他取名一个“默”字。林默娘自幼聪颖过人,7岁识文断字,15岁治病救人,练就一身好水性,常在海上搭救遇险船只。又说她曾得到仙人真传,能乘草席渡海,消灾祸,除瘟疫。28岁时林默娘死于海难,她的事迹在民间传颂,逐步得到朝廷认可,封为妈祖。
(天津滨海新区妈祖像)
自元代开始,南方的粮食经海运运到天津,再沿运河运往北京。有一年漕船始发,因风讯不对不得不半途停航,第二年才抵达天津直沽。海路风险大,为祈求平安,船工将妈祖塑像请到船上。自此妈祖被带到北方。此后,朝廷不断给妈祖加封,在沿海敕建天妃庙,天津的天妃宫及妈祖崇信也兴盛起来。
天津天后宫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约1270年),泰定三年(1326年)重新勅建,清代乾隆年间增建,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坐西朝东,包括戏楼、幡杆、山门、前殿、正殿、钟楼、鼓楼、凤尾殿、藏经阁、启圣祠、两侧配殿及张仙阁。
(古文化街天后宫)
到清代,天津建了二三十座妈祖庙,初期天后宫是海员祭祀海神天后、举办酬神演出和聚会的场所,后来作为海神的妈祖林默,在天津逐渐演化为福佑万方、有求必应的正神——民间民俗的信仰与崇拜,渗透到百姓的精神和物质生活中。
在天津,天后娘娘主司孕育,促成了民间最独特的风俗“拴娃娃”。每逢初一、十五开庙,婚后未育的女人都来向天后娘娘焚香膜拜,用红线拴走“子孙娘娘像”前一个小泥娃娃,还要趁着道士不注意偷偷再拿一个揣怀里,回家放在阁楼上。这些女人一旦生育,在婴儿百日之内会到天后宫还愿。除焚香礼拜外,还要送回九十九个小泥娃娃放在子孙娘娘像前。
(天津娃娃大哥)
泥娃娃进了家门,就跟亲生的一样,俗称娃娃大哥,每年把娃娃大哥送到“娃娃铺”去“洗”一次——换个大一寸的,一直换到老。清末天津的“娃娃铺”成了产业,集中在天后宫以南的袜子胡同,有四家最著名的塑像店:墨稼斋马家、凤鸣斋张家、纯古斋周家、笔耕斋刘家。
娃娃分两类,一类是席地而坐,从五寸开始,最大的一尺二寸;第二类的坐像由“娃娃大哥”改成“娃娃大爷”“娃娃太爷”,端坐在太师椅上,长袍马褂,黑鞋白袜,先是黑胡须,随年龄变大改成白胡须。晚清时期天津人还有个风俗,见面不认识的互称“二哥”,因为一般家里都有个娃娃大哥。
(30年代天津大水)
民间传说娘娘宫的娘娘座下有海眼,可以控制水势。30年代末天津遭遇水灾,估衣街的商人们买了桂顺斋糕点、义聚永玫瑰露、正兴德茉莉花茶作为供品,到娘娘宫,在娘娘供桌上设六斋:花、果、茶、酒、面、饭,烧三股高香,三叩九拜,祈祷娘娘显灵,保佑百姓免于水灾。
结果说来也巧,农历八月初七,大水冲进南洼,沿南门外大街灌进宫岛街(今鞍山道)一路长驱直入,到了单街子大水后劲不足,东北城角估衣街没淹着。大水退去,买卖家都到娘娘宫去还愿。当然这只是一段传说,但从中可看出天妃娘娘在天津人心中的地位。
(30年代天津大水)
天后宫一带形成了天津最早的集市。明弘治六年(1493年),天津城外增设法定“五集一市”,其中“宫前集”分宫南、宫北二集,每月初一、十一、二十一行集。宫南、宫北大街,一边面对海河,一边面对卫城,成为北方地区盐、粮集散地,也吸引了各种商品的经营者,热闹非凡。
天后宫前有一座戏楼,清道光年间北京“四大徽班”之一“春台班”台柱子余三胜,光绪初年“四大徽班”之一“三庆班”班主程长庚,曾为“内廷供奉”的京剧泰斗谭鑫培等大腕,都曾在天后宫戏楼粉墨登场。
(天津古文化街皇会表演)
每逢天后诞辰日农历三月二十三,天后宫要举行“天后出巡散福”皇会表演,百戏云集、万人空巷。皇会的主要内容和形式都与纪念妈祖诞辰和妈祖散福省亲有关,最多时参加表演的团体有100多道会,荟萃了天津民间文化的精华。
天津现存的这座天后宫,位于古文化街中心位置。当年宫门正对天津老城东门外,城墙上一柱高竿飘扬绣旗,上写“天津府”三个大字。后来城墙拆光了,变成白牌电车环行四周的马路,天后宫依然未变。
(天津滨海新区妈祖像)
周汝昌先生在一篇题为“礼敬天后宫”的文章中,描绘了民国时期的天后宫:“第一次跨进天后宫门瞻拜娘娘圣像,是我初中年代的事情……走进天后宫大门,院落并不宽敞,被一个高约三四尺的砖台占据着。台上的建筑是一座形态十分古老而美观的大牌坊,这就是我平生所见的最为难忘的古代名胜景观——要知道,当时这种大牌坊的四周并没有留出多少行人的道路,并不像今天的大院子那么宽敞。”
现在的天津天后宫,从大门进天后宫,先是灵官殿,沿甬路往前到娘娘殿,殿宇雄浑庄严,神像栩栩如生。如今天后宫里供奉的是一尊来自福建湄洲妈祖庙的翡翠妈祖圣像,圣像高32.3厘米,通体为半透明绿色;另有一尊香樟木雕妈祖圣像,一同安座于天后宫大殿内。在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近年来建起了妈祖文化园,立起一座42.3米的世界最高妈祖圣像,妈祖文化已在天津生根。
(天津古文化街)
转载自:东方头条 http://mini.eastday.com/mobile/180126173213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