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土乡纳顿盛会

扫码分享

  • 民俗节日

  • 文章来源:搜狐作者:未知发布时间:2018-05-21 14:04:44

  • “纳顿”土语为玩的意思。每当夏粮收割完毕,人们为了感谢神灵、欢庆丰收的“纳顿”会的鼓声就敲响了。


纳顿节是青海省民和县三川地区土族独有的民俗活动。“纳顿”土语原意为“游戏”,关于它的历史渊源,目前还没有发现文字记载。有学者认为,从纳顿节中傩舞傩戏的内容、形式、服饰等考证,纳顿节当起源于元代中期,完善于明代早期。

青海三川地区的官亭、中川等七个乡镇的七十多个村庄都过纳顿节。各地举行纳顿的顺序按庄稼收割季节的先后排列,从农历七月十二日的宋家纳顿开始,一村接一村,由下川向中川和上川转移,一直延续到农历九月十五日结束,历时63天。

纳顿节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是筹备,从清明节开始,三川各村即在本村的神庙祭奠二郎神和地方神,并推选出当年七月举办纳顿会的“大牌头”和“小牌头”,他们在节前负责筹集经费,维持本村社会秩序,协调生产管理(如田间用水顺序)等,节日期间则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其次是小会,节前,村民在会场搭建大型帐篷,以供安放神像和进行祭奠。节前一日大小牌头敲锣打鼓,进行祭典等一系列活动。然后便是纳顿节的正会,它由跳会手、跳面具舞(傩戏)、跳“法拉”(巫)三部分组成。

土族纳顿节特点十分鲜明,它是一种乡人傩民俗活动,以民间信仰为连接村落的纽带,流传历史久远,每次活动延续时间长,参与广泛等。纳顿节具有严格的组织和程序,其活动与乡村管理和生产时序紧密结合,有明显的社会调适功能。节日期间,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极富民族地方特色。特别是其中的傩戏傩舞,保存着北方民族萨满文化的残影,同时又吸收了二郎神、关公崇拜等汉文化的内容,既表现了土族的文化个性,又体现了多元文化共生共荣、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民族和谐现象,具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其音乐、舞蹈、颂词、服饰、仪礼等都富于特色。

纳顿节是人们认识土族历史的“活文献”,它所蕴涵的丰富文化信息,是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源泉。

来源:国家名录网站及网络



转载自: 搜狐 http://www.sohu.com/a/162722060_740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