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扫码分享

  • 其他

  • 文章来源:搜狐作者:未知发布时间:2018-05-11 10:45:27

  •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华夏炎黄子孙于农历“三月三”在河南省新郑祭拜先祖黄帝的仪式。


又是一年三月三,盛大而隆重的戊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于今天圆满闭幕。从1992年新郑主办炎黄文化旅游节,到2006年升格为拜祖大典,到今天再次成功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已经成为河南人文化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已经有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根亲文化盛事”和“华人世界第一圣典”殊荣的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对于河南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亿万不忘根本的炎黄子孙,更起到凝聚和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

26年的时间虽不算短,但放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也不过是沧海一粟。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农业大省和民族发源地的河南,更应该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养分,丰富拜祖大典的内容和内涵,使之真正成为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圣地和世界人类的东方文化圣殿。

河南需要的仅仅是一场大典吗,或者说,河南需要什么样的拜祖大典。现在真的到了该认真思考的时刻。

言苏伦 | 文

豫记微信号:hnyuji

作为文化大省的河南

需要什么样的拜祖大典?

大约五千年前,居轩辕之丘的轩辕黄帝以河南这片土地为中心,艺五种、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将文明的火种播撒到华夏的角角落落,他震铄古今的功绩并未被后人遗忘,所以每年才会有数以万计的炎黄子孙跨过高山越过大洋来到新郑黄帝故里祭拜这位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出现在今天上午拜祖大典上的近万名嘉宾,是包括中国国民党前副主席蒋孝严在内的,五大洲主要国家的华侨华人和国内各族各界、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担任主拜人的乃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嘉璐,主司仪则是河南省政协委员会主席刘伟。

26年来,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规格越来越高,规模和影响越来越显,所取得的成就也越来越著,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我们也有必要明白,尽管三月三的拜祖是新郑黄帝故里最为重要的活动,但从来不是唯一的存在形式。

那么,自古以来,每年的三月三,除了祭拜黄帝,黄帝的故乡还有什么样的活动?

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一著名的诗篇名叫《郑风·溱洧》,描写的就是郑国三月上巳节青年男女在溱洧河畔游春相戏、互结情好的动人场景。

上巳,指的是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成书于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的《诗经》,所记载的溱洧河畔的上巳节,还有祭祀高媒的习俗。

所谓祭祀高媒,大意是祈祷主司生育的女神保佑早生贵子,这已经说明,至少在当时,三月三在当地已经是固定的传统节日,甚至可以视为中国最早的情人节。

文中的溱洧是两条河流的名字,其中的溱[zhēn]水,源出河南新密东北,向东南奔流与洧[wěi]水交汇为双洎[jì]河,最终向东流向贾鲁河。

而洧水,源出登封阳城山,这个洧的出处,便和黄帝有关,因为黄帝的部落叫有熊,他家乡门前的这条河,就在有字旁加了三点水。

毫无疑问,诗经中浪漫的溱洧诗篇,描述的就是黄帝家乡的风俗。更早的记载中,每一年的三月上巳节,溱洧河边春天聚会的习俗已经出现,殷商时便有了祓禊(fúxì)的传统。

祓禊源于上古的巫祝文化,主要形式便是在河滨盥洗以图除恶禳灾。

《周礼》的记载中,上巳这天古人除了会结队到水边祭祀,还会有专职的女巫执掌每年的祓除仪式,为人们衅浴除灾。

衅浴,指的是用香薰草药沐浴,通常沐浴的水是用兰草泡过的。

这种被称为祓祭或祓禊的风俗,在春秋时代开始流传到民间。《宋书》引《韩诗》中记载黄帝故里附近的上巳习俗便是:“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拂不祥。”

汉代学者应劭对上巳节的起源和意义作过阐述,大意是:这种活动远在殷周时就已经形成,所谓“禊”,即“洁”,故“祓禊”就是通过自洁而消弥致病因素的仪式。

因为此时正当季节交换,阴气尚未退尽而阳气“蠢蠢摇动”,人容易患病,所以应到水边洗涤一番。

之所以选在巳日,《风俗通义·祀典·禊》给出的解释是“巳者,祉也”,既除掉致病因素,又祈求福祉降临,该节日的原初意义是“古人春季驱邪祛瘟的卫生保健古俗”。

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魏晋时期,因为之前上巳节这天的日期并不固定,或早一天,或晚两日,最终统一改为每年的三月三日,这一天恰好是黄帝的生日。

在这之后,每年的三月三会进行拜祖、踏青、宴饮、游玩,成了古人的固定节日。

以风流著称的魏晋时代,除了延续之前的上巳习俗,还开始流行了一种更为有趣的玩法。人们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谁吃。盛产大枣的黄帝故里新郑,据说还用水上浮枣的方式来欢度上巳节。

无论漂浮鸡蛋还是漂浮大枣,其实都是一种比较文明的孕育巫术,最终的诉求不过是生孩子而已。

但这种习俗到了文人雅士手中,就变得更为有趣了。有文化的读书人水边饮宴时,会把酒杯放在河水中,酒杯流到谁那里,不但要喝酒,还要吟诗作赋,称之为“流杯曲水之饮”。

这一玩法,更容易被人记住的名字叫曲水流觞。史上最著名的曲水流觞莫过于兰亭之会,于会稽环曲的水边,一盏盏盛着美酒的觞流于水上,众人饮酒赋诗,书圣王羲之挥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曲水流觞之风胜于唐代,至宋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其风雅却被人传颂至今。

如果说王羲之因为曲水流觞写出了《兰亭集序》,作为文化资源大省的河南,需要用自身无可替代的地域文化优势,创新除拜祖大典之外的活动内容。

如果能在黄帝故里附近的溱洧河畔会再现曲水流觞和《诗经》盛景,既能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彰显文化大省的文化品质,以此丰富拜祖大典的文化内涵。

这,恐怕是作为文化大省的河南所需要的拜祖大典。

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

需要什么样的拜祖大典?

艺五种是黄帝的功绩之一,其中的“五种”指黍、秫、菽、麦、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谷杂粮。

在古史传说中,黄帝这一功绩之所以被记住,是因为神农氏仅能种植黍、稷,而黄帝则能种植多种粮食作物。

他还亲自教导百姓种五谷,种出来的谷物质量特别好;他懂得识别不同的土壤、除杂草、选良种。

他还发明了咱们一直用到现在的天干地支历法——农历纪时,三月三的上巳日定位也得依托古代历法,而历法最初是为农事服务的。

现代的考古学家曾在洛阳的矬李遗址和汤阴的白营遗址中发现了四千多年前的水井,这一发现表明,早在黄帝统治华夏的时期,农耕文明已经相当成熟,当时人们掌握穿土凿井技术并非传说。

相传,黄帝以步丈亩,以防争端,将全国土地重新划分,划成“井”字,成为了后来的井田制。除了农作物家族的不断增加扩大,黄帝治下的农业进步还有:发明杵臼,开辟园、圃,种植果木蔬菜,种桑养蚕,饲养兽禽,进行放牧等等。

可以说,中国之所以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跟其农耕文明密不可分,而黄帝毫无疑问是中国农耕文明的缔造者,至少能算之一。

历代祭祀黄帝的时间,不外乎两个,一个是清明,一个是三月三。而这两个时间,又恰恰都是在春天——万物复苏农事开始的季节。

所以古代对黄帝的祭祀中,除了通过拜祖寻求文化认同凝聚人心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即为课劝农桑。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天举行鼓励农民开展农业生产的活动。

《论语·先进》所载:“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古人如此重视暮春三月,是因为在这个时节里,万物复苏,意味着农事的开始,官吏们也在此时“劝农”。

而漫长难熬的冬季之后,风和日丽,天朗气清,大自然焕发的勃勃生机也能引起人们愉快和振奋的情绪,带来吉祥的祝福。

河南是中国的粮仓,当之无愧的农业大省,更是整个中华农耕文明的接续者,除了吸引海内外炎黄子孙每年齐聚黄帝故里拜祖寻根,也应有适当的空间和载体,展示黄帝所缔造的农耕文明的演进过程,通过更具仪式感和参与性的方式,进而展示河南农业过去和现在的辉煌成就。

这,应该是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所需要的拜祖大典。

作为民族发祥地的河南

需要什么样的拜祖大典?

黄帝为什么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他统一了纷争不断的万国部落,并由此完成了中华文明的肇始。

囿于篇幅,我们不再赘述黄帝完成民族统一和民族融合的过程,但要强调,今天中国56个民族的“多元一体,一体多元”民族大团结的局面形成,有黄帝的功劳。

始祖的桂冠戴在黄帝头上已有五千多年,而且是华夏族、非华夏族和汉族、非汉族共同拥戴的。

这就说明,民族的融合,除了血缘融合之外,最主要还有文化因素、地域因素和政治因素,基于这样的原因,黄帝被尊为“中华人文始祖”,并无不当。

至少,黄帝的中原家乡在古代三月三所沿袭的风俗,很多少数民族都有。

举一例,贵州有个布依族,他们每年也过三月三,而且是最为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寨中、河边、井边都要扫一遍,将邪恶扫下水,由布摩念祭词。

这一习俗,会不会和黄帝的中原家乡已经消失很久的三月三上巳祈福消灾的习俗同出一辙呢?

再举一例,壮族也过三月三,他们把这天当做情人节,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这是不是有诗经中溱洧河畔上巳节情景再现的感觉?

把三月三会当成盛大节日的少数民族还有很多,侗族会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等活动,也叫“花炮节”。

畲族的三月三又叫“乌饭节” 家家都做乌米饭,全家共餐,馈赠亲友;瑶族的三月三叫“干巴节”,集体渔猎,将收获的猎物按户分配,分享快乐,唱歌跳舞,共度佳节;云南那边儿初春会搞洗脚大会,纳西族还保留着女子祭祀求子的风俗。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问题来了,如果我们认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不是也应该在最为重视、最为隆重的庆典活动加入民族融合的元素?是不是应该把一些具有独特民族风情且充满观赏性的表演引进其中?是不是要用更多的方式和手法表达这个民族发源地的包容和多元?

这,或者是作为民族发源地的河南需要的拜祖大典。

在西方,因为耶稣的诞生,有了圣诞节;因为复活的传说,又有了复活节。这都成为了全民参与的节日,乃至影响到其他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

今天的拜祖大典结束后,黄帝故里景区已经开始了全年的免费开放,之前,官方也在有意引导市民游园踏青以寻回消失的上巳节习俗,这都算得上可喜的变化。

我们期待,随着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影响和规模不断扩大,拜祖大典的内容还会更丰富,会有更多的普通人参与其中,它将成为河南、乃至中国和全球炎黄儿女的神圣节日和全民狂欢。



转载自: 搜狐 http://www.sohu.com/a/228763149_141088